中国锻件锻造行业主要共性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锻件锻造行业主要共性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Mar 14, 2022

文/张金 · 中国锻压协会

本文收集整理了2018年以来的锻件锻造行业资料和行业需求,一些内容或项目可能已经过时,也许有一些已经得到解决,列于此处,便于行业企业参考和了解技术发展脉络。

锻件锻造行业

⑴自动化生产线的稳定性与诸多因素有关。首先,模具寿命没有达到3000件以上,就要优先提高模具寿命,减少换模时间。其次,锻件订单批量足够,如果不能稳定两班生产,就不要轻易考虑上全自动生产线,而是用机器人或机械手实现半自动化,解决搬运问题,减轻劳动强度。最后,自动化生产线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就能完成预定的动作。某些生产线节拍特殊,自动化生产线比人工操作会有20%~30%的损失,但是自动化生产线可以24小时运转。

⑵想要自动化生产线高效率运行,防止工件传输失败是重要环节。坯料和工件准确定位、夹持,避免跳料问题的出现,在模具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

⑶锻造坯料的温度控制是影响锻件质量非常关键的因素。自动加热技术包括了自动上下料系统和感应加热装置:用光电编码器检测上料速度,控制生产节拍;红外辐射温度计和光电开关共同完成坯料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温度分选机构动作的执行,保证温度合格的坯料进入锻造工序。

⑷保持自动化生产线的干净和整洁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定时定点地对润滑冷却系统以及设备系统每一个点位的电压和电流测试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⑸节约材料是锻造永恒的课题,从材料利用率来确定工艺优化目标,实现每一个生产要素的优化。一个优秀的锻造工程师不仅仅是注重新品开发,更要不断优化工艺,持续开展降低材料消耗和提升生产率的工作。

⑹锻件锻造工艺模拟软件应用成为了行业的一个软肋,如何在生产实践中用好模拟软件已经成为一个难点。大部分的研究人员,仅在试验研究阶段的模拟比较多见;加快模拟技术在研究成果产业化推广中的应用,必须予以重视。

⑺降低每个锻件的成本,才能获得市场竞争力。测算每一类产品的制造费用并核算到每个工序,实施有的放矢的考核措施,才能获得成效。例如每个锻件减少0.1~1元的成本,即实施1元钱工程。在制品和库存数量的控制是关键环节,如果材料占用资金特别大(3亿元销售额占用超过5000万元或更高),每年就会减少6%的利润。

⑻材料费用占锻件价格的比例较高,因此材料价格与销售价格涨跌必须匹配,在价格上按照国际惯例执行。不要在材料上留下双方合作的隐患,该涨价涨价、该降价降价,不要总是涨价,而没有降价,要形成与市场价格联动的机制。

⑼“双碳”目标关乎到每个企业未来的发展,锻造行业的碳排放究竟如何,每一个企业必须予以精确的统计和计算,找到薄弱环节,及时投入相关的技术和装备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措施,加强污染物治理。根据锻造企业的生产情况,对照《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尽可能地满足国家或者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采光照明、绿化及场地、再生资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节材、节能、节水、节地、无害化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⑽根据不同产品锻造工艺,从模具结构、模具表面处理,模具寿命,模具翻新修复方式与锻造设备吨位、打击能量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积累经验,建立数据库,形成专家系统,是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模锻工艺、模具设计是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固化的复杂过程。预锻模、终锻模的逻辑关系是反复试验、反复修正的结果。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环境下,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⑾锻件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成为现代化的锻造设计手段。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企业中越来越广泛地投入应用,但是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CAD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CAD标准体系可以建立图文并茂、参数化的标准件库,替代各种形式的标准化手册,促进企业掌握和运用标准,减少重复设计劳动。

⑿由于高强钢、有色金属锻造的锻件具有综合力学性能、耐蚀性好等优势,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等领域有了更加广泛地应用,特别是能够满足装备制造业轻量化的要求,其应用前景更加令人关注。冷温成形由于没有加热过程或者加热温度低的优点,必定是未来低碳成形的发展趋势,也是重点发展的领域。

⒀材料精准本构模型开发研究,建立材料温度-应力-应变数据库和材料润滑剂摩擦系数数据库,提高CAE 仿真的准确度,推动基础工艺进步。根据不同材料牌号,锻件尺寸结构和材料成分偏析性能等,建立锻件材料数据库。以锻件材料及尺寸等级进行分类,完善材料基础数据、工艺参数和设备信息,为全行业工艺技术人员提供开发新产品,突破材料成形极限,优化工艺路线,大幅度提升工艺水平的基础,为配套领域实现轻量化、节能环保创造必要条件。

⒁尖端材料基础特性及变形机理研究,加强大锻件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如新材料成分、热变形行为、缺陷和组织性能控制、大型钢锭材料成分、宏观偏析、纯净度及冶金缺陷等精确控制技术、大锻件内部夹杂性缺陷、裂纹性缺陷以及粗晶和混晶等材料组织缺陷形成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等等。并在材料、冶铸、锻造和热处理等单项技术基础上,加强大锻件制造全流程的技术集成研究,尤其是材料成分与组织性能关系、冶铸与锻造及锻造与热处理界面的技术研究。在上述科学研究基础上,开发各种大锻件短流程制造技术、大型结构复杂锻件的仿形锻造技术等等。

⒂无焰烧嘴开发技术。燃气加热是轧钢、锻造、热处理等热加工的第一道工序,而实现无害排放和节能成为了“加热”的重要课题。我国加热炉及热处理炉的烧嘴与国外存在巨大的差距,为此需要开发无焰烧嘴,主要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国内与国外在加热炉及热处理炉烧嘴上的技术差距

编辑

⒃大型锻件坯料制备技术(构筑成形技术):连铸坯质量稳定;表面加工质量与清洁;焊合质量;加热与锻合。

⒄多向模锻研究目标。掌握多向模锻的技术与装备的特点;了解不同材料典型模锻件多向模锻工艺的制定步骤与形性控制共性技术;掌握复杂锻件多向模锻模具的设计方法,满足模具制造的技术要求;实现部分空心零件和大型阀体等典型多向模锻件常规工业生产。

⒅大锻件模锻化趋势。大锻件模锻技术能够引起重视,是因为当下能很容易地制造大吨位的锻造设备,同时也能比较容易地制造大型模具(胎模)。制造大型设备和大型模具(胎模)的限制条件越来越少,但首先必须解决好成本与零件质量控制的平衡问题。

锻造、冲压和钣金制作设备及工模具

⑴数字化样机技术,主要包括:

1)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

2)机电耦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3)虚拟调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4)虚拟动态技术研究与应用;

5)高可靠性装备开发。

⑵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的产品控制技术,主要包括:

1)控制系统后置研究与应用开发;

2)产品工艺子程序开发;

3)产品工艺数据库及控制(算法)模型开发;

4)人机界面HMI开发;

5)装备数控系统开发。

⑶基于2D/3D图形的智能折弯程序CAM技术,主要包括:

1)折边CAM开发的工艺需求模型研究;

2)多工艺模式下的无干涉求解规则研究;

3) CAM开发与迭代;

4)多边折边机CAM。

⑷高动态伺服直驱技术,主要包括:

1)变速工况的运动特征点研究;

2)低速大扭矩直驱电机的协同研发;

3)大推力直线电机的协同研发及驱动应用研究;

4)高调速比弱磁调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转塔冲床伺服冲头电机;

6)激光切割驱动电机。

⑸高动态横梁技术,主要包括:

1)多体动力学仿真与优化;

2)铝合金及碳纤维、石墨等材料的复合设计与应用;

3)机电一体化仿真设计与优化;

4)抑振技术的应用研究;

5)激光切割机高速横梁;

6)转塔冲床横梁。

⑹基于动态流的多通道图形路径分解CAM技术,主要包括:

1)基于工件连续送进的多切割头的加工路径分解;

2)效率最大化求解研究与优化;

3)协同加工循环轨迹优化求解;

4)多头激光落料线CAM。

⑺基于2D/3D图形的折弯机、机器人加工程序自动生成的编程软件,主要包括:

1)基于2D/3D图形的机器人折弯加工程序生成的接口软件研究;

2)基于图形导入的折弯机、机器人协同加工程序生成的接口软件研究;

3)折弯机器人加工系统。

⑻成形装备可靠性技术,主要包括:

1)故障模型及设计、质量管控技术研究;

2)设计DFEMA、制造PFEMA等方法开展与研究;

3)多种仿真软件的应用;

4)可靠性技术。

⑼成形装备健康保障技术,主要包括:

1)故障及信息采集研究;

2)大数据信息物理模型研究;

3)监控模型的边缘计算;

4)数据镜像技术研发;

5)健康保障技术。

锻造、冲压和钣金制作通用研究

⑴材料精准本构模型开发研究,建立材料温度-应力-应变数据库和材料润滑剂摩擦系数数据库,提高CAE仿真的准确度,推动基础工艺进步。

根据不同材料牌号,锻件尺寸结构和材料成分偏析性能等,建立锻件材料数据库。以锻件材料及尺寸等级进行分类,完善材料基础数据、工艺参数和设备信息,为全行业工艺技术人员提供开发新产品,突破材料成形极限,优化工艺路线,大幅度提升工艺水平的基础,为配套领域实现轻量化、节能环保创造必要条件。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模拟技术;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数值。

⑵高动态伺服直驱技术与伺服功能部件。

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造船、飞机制造,以及其他所有需要板材成形的机械制造业是锻压装备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锻压设备伺服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也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

⑶锻压自动化生产线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如何采集和分析锻压自动线的各种重要参数,以及通过参数变化来判断生产线的稳定情况和零部件的尺寸与形位偏差情况,这个系统首要的是建立一整套的逻辑关系,同时需要完美的“传感器”等硬件。

⑷基于多列库的柔性板材加工生产系统研究,主要包括:

1)生产数据系统研究;

2)基于多设备、集中物流的协同控制系统研究;

3)并行柔性生产管控系统研究;

4)数字孪生技术研究;

5)板材柔性加工系统。

⑸高强钢模具加热、冷却和冲压件热处理机理,主要包括:

1)模具加热温度及其检测与控制;

2)模具表面处理技术,涂渗材料、厚度与工艺;

3)高强钢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等的热处理参数。

⑹管内壁堆焊与加工技术,主要包括:

1)堆焊方式与加工,特别是细管;

2)材料匹配;

3)涂渗工艺。

——文章选自:《锻件锻造与冲压》2022年第1期

来源:网络 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网络或其他媒体,与扬锻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基于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的自动送料装置的研究与设计(二)
压力机台车车轮异常磨损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